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这一舶来词,代表着那些沿着山脊、溪谷、河滨、风景道路等自然与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它融合了美式传统的公园道路、林荫道和英式田园城市中的绿带概念,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行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沿线布置有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绿廊系统,并配套了非机动车游径、停车场、休息站、特色商铺等服务设施,联系起各个城市的城乡居住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古迹,成为发挥生态保护、游憩审美、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体系。绿道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助于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宜居性,增强人民幸福感;有助于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在此综合效益的驱动下,福建省也掀起建设绿道的热潮,颁布了《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计划在2020年实现绿道建设走遍福建,分为省级、市级、县级逐级进行规划实施。无论哪一级规划,影响因素众多,为弥补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反馈机制的缺位,科学、合理的开展区域绿道路径设计,本文以古田县县级绿道规划项目为背景,开展基于GIS的绿道网选线适宜性评价与实证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根据绿道选线原则和建设基础条件分析,采用GIS定量适宜性叠加分析法,提出一套较为普适的绿道选线因子评价体系。通过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和邮件发送等方式邀请专家打分确定每个因子的得分,然后编写计算因子权重的AHP程序,进而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建模模块对评价因子图层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适宜性分析结果。最后,利用上位规划即市级规划布线和专家推荐点作为适宜性评价结果图验证资料,验证结果表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新一轮升级发展,绿道逐渐演变为赋有吸引力的游憩文化展示厅,搭建起科学的健身之道、健康之道和和谐发展之道。另一方面绿道的边缘效应带动了高质量的消费功能。以植入式广告为出发点,融入具有地方特色要素的主题式景观服务,结合古田县绿道创新规划实例,综合考虑不同线路的旅游资源特征,通过直观体验对消费者形成一种影响,最终赢得广泛的品牌认同和品牌价值提升。对保护古村落民俗文化,推动古田县旅游业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旅游景区、特色绿道旅游等场景中发挥出高效、可靠的表现,并在其他配套设施设计中有着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