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衡功能是人体神经、运动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平衡功能障碍。以往由于对平衡功能障碍的检查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如观察法,量表法)完成,缺乏客观有效的定量判定指标,因而导致人们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平衡功能障碍程度和特点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怎样对平衡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定量检查,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平衡测试仪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对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病变引起的平衡障碍进行检查的新方法。该检查可以为人体平衡功能综合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定量资料。目前该项检查在国内刚刚起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缺乏认识以及各平衡参数无正常参考值。
目的:通过测试12-47个月龄正常儿童和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静态立位平衡功能,得出正常儿童的平衡参数,以评定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障碍程度及特点,从而为患儿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方法:利用常州产JB-PH-Ⅱ型平衡测试仪(balarice of performance monitor,BPM)测试97名12-47个月正常儿童静态立位平衡功能,得出能反应平衡的各项参数(左右偏移、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和重心轨迹图,并以此为标准评定110名痉挛型脑瘫患儿(双瘫82例,偏瘫28例)的平衡障碍程度及特点。
结果:正常儿童各月龄组的平衡数据男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痉挛型双瘫与同龄组正常儿比较左右偏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偏瘫各月龄组左右偏移与正常儿童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3月龄与24-35月龄外周面积与单位面积轨迹长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轨迹长和矩形面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7月龄组各平衡参数与正常儿童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重心轨迹图大多呈球心型,双瘫患儿重心轨迹图大部分儿章介于球心型和弥散型之间,少部分呈弥散型和球心型。而偏瘫患儿以前后型为主,少部分呈弥散型和球心型。
结论:1.12-47月龄正常儿章随着月龄的增大平衡功能逐渐完善,重心不存在左右差异,且性别间不存在着差异:2.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功能较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但增大平衡功能较正常儿童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