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功能含N、O、S杂原子有机配体及其配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功能材料对现代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目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一类重要的光功能材料,具有独特性质的双光子材料在很多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在全面调研国内外双光子材料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多种新型含N、O、S杂原子有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双光子材料。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合成材料的单、双光子光学性质,并进行了此类双光子材料的应用探索,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D-π-A型和D-A型2,2′:6′,2?-三吡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运用绿色合成方法(水相Aldol缩合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刚性缺电子的2,2′:6′,2?-三吡啶,以其作为电子受体单元,采用无溶剂Wittig反应,简洁高效地得到了七种新型的不对称偶极2,2′:6′,2?-三吡啶衍生物(D-π-A和D-A型,D=Donor,A=acceptor),利用现代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解析了其中六种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在ADF2006.01程序中利用密度泛函量化计算对代表性化合物进行了电子结构和电荷转移模型的研究,发现从HOMO到LUMO的跃迁,是典型的从电子给体向受体的单向偶极型电荷转移过程。系统地研究了化合物的单、双光子光学性质,并进行了双光子光聚合、光存储及电致发光等应用探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讨论了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2.2,2′:6′,2?-三吡啶衍生物的Zn(Ⅱ)、Cd(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以2,2′:6′,2?-三吡啶衍生物为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Zn(Ⅱ)、Cd(Ⅱ)离子进行自组装,获得了十四种新型配合物,解析了其中五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双光子性质的研究发现,金属离子的引入不论是对稀溶液的单光子荧光和还是对浓溶液的双光子荧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不同结构的有机配体的双光子吸收特性均有影响,用2F2S理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用金属离子调节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金属离子诱导所引起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之间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合成及表征了一系列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在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亚磷酸酯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1.通过RE[N(Si Me3)2]3(RE=Yb,Y,Sc)与芳氧基功能化的脯氨醇类配体(H2L1,H2L2)按1:2的摩尔比在THF中室温下反应,以较高的产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学现代化也使中成药在人们疾病防治中大显身手,在各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黄芩苷和绿原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是许多中成药中药效成分。根据报道,黄芩苷和绿原酸均具有抗菌抗炎、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本文针对银黄片和小儿清热宁颗粒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铜促进的若干有机串联反应,一锅法分别构建了烯基硫醚化化合物,N-苯基异喹啉酮衍生物和2-吲哚甲醛衍生物。详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报道了Cu(Ⅰ)/磷酸钾存在下的烯胺酮与单质硫的直接硫化反应,实现了C(sp~2)-H键的功能化,高效的构建了硫醚化合物。将硒粉替代硫单质,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有效合成硒醚化合物。该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具有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等优点。合成
本文以资源化回收利用为出发点,选择了钴基磁性废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处理和再利用进行了研究。在对钴和稀土等有价金属回收研究方法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综合
海水因其强烈的腐蚀性,曾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天然海水在其利用领域必然涉及碳钢等金属设备的防腐问题。海水环境中保护金属设备的方法有多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