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公信仰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信仰典范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积淀。关公信仰是以关公精神为核心的精神信仰,关公身上凝聚了为万世共仰的忠、仁、义、勇的高尚品德,这些品德蕴含着中国传统伦理规范,体现了儒家文化追求的道德理想,人们信仰关公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停留在过去,而是以其自身的恒常价值和普适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各种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崇高。因此,关公信仰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仍然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关公信仰是由封建统治者的褒赞、民间老百姓的信奉和文学作品的渲染三者合力促成的。不同群体的信仰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关公汲取力量,因此关公成为兵家的武圣、商界的财神、儒释道三界的神明。但从本质上来说,关公信仰已成为社会伦理思想的代表,人们信仰关公实质就是对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拜与追求。关公好读春秋,言行举止深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他一生对“忠”的履行、“义”的笃行、“仁”的实践、“勇”的践行符合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想。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关公信仰的伦理内涵凝结了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关公信仰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它所蕴含的忠、义、仁、勇的伦理特质对强化市场主体道德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现实意义,并且关公信仰有利于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它增强了对优秀传统伦理思想的认同,扩大了传统优秀道德的传播,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