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多年国内外L2研究者注重考察各种任务变量——如任务类型、任务结构、任务复杂度、任务执行条件等,对L2学习者口语表现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Skehan, P.’s (1998)及Robinson, P.’s (2001)为代表的认知理论框架。各种任务变量对学习者口语表现的影响有的已有一致的研究结论,有的则结论不一,任务结构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关于任务完成的互动模式——会话或独白对学习者口语表现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不一。本研究主要从认知理论模式出发,也借助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究叙事类任务的内在结构及任务完成条件对英语L2学习者口语表现的影响。设计紧密-松散结构和会话式-独白式为两个自变量,学习者在任务完成中英语口语产出的复杂度和准确度为因变量。研究对象为国内某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37名大一学生,其英语水平为中等或略低。研究者将被试随机分为独白组和会话组,分别完成两种内在叙事结构的任务,对任务完成过程全程录音并转写,在进行核查获得有效数据后,使用CLAN软件(V27-Sep-2012)和Excel2007对被试口语的复杂度(D值、平均句长和从句比率)和准确度(无错句比率)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17.0对组间组内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未发现叙事任务的内在结构对被试英语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和复杂度有显著影响。2)未发现任务完成的互动模式——会话式或独白式,对被试英语口语产出的准确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但发现在前一条件下,被试口语产出的句法复杂度显著低于后者,而且两种任务结构均如此。3)叙事任务的内在结构和会话式任务完成条件的结合对被试英语口语表现有一定影响:被试在以会话式执行紧密结构的叙事任务时,词汇复杂度显著高于独白式。在结果讨论中,研究者从加工时间、任务难度、任务计划等认知视角进行了解释,也采用了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合作对话概念进行了补充分析。本研究部分印证了认知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但也显示出单一的认知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揭示任务特征与L2语言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存在局限性,尤其不能有效反映合作会话条件下学习者“共建”语言表达时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变化。研究的其他启示包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选取难度适宜的任务材料;以叙事任务结构作为学习者口语表现的预测变量时需要考虑任务准备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