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自2014年4月起在尼泊尔进行汉语教学实习10个月。在实习的这段时间,笔者对当地中小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此,笔者在翻阅大量专家学者前辈同僚的补语研究及其补语在不同国家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成就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通过课堂教学的反应情况,以及对学生作业的抽查和设置情境进行口语演练等方式,收集尼泊尔学生在使用补语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细致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补语作为最可以体现现代汉语特点的语法之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现代汉语补语独有的语法存在方式,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补语时所出现的偏误情况,不容忽视。目前,在对外汉语补语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补语的过程中对尼泊尔学生出现的补语偏误使用情况,要做到足够的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研究目的意义来看,一是找出偏误的根源所在,对尼泊尔中小学生的汉语运用情况特别是补语的偏误情况,做一个全局的有层次的把握。二、以分析出的尼泊尔中小学生的汉语使用的情况为基准,对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和修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从结果、程度、数量、趋向补语四个补语类型出发,并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教学形式、教材内容方面的因素,对尼泊尔学生的补语使用偏误情况,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并从中发掘出产生偏误的根本原因,从本质规律上来把握这一现象,用发展的联系的角度去审视这一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