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音乐与美术的学科交跨——“新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艺术融合观念的思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处于教育神经中枢的敏感部位,素来快捷地反映着教育变革的理念。在后现代课程观念影响下,我国学校艺术课程正逐渐注重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开放的、扩展的、整合的艺术课程设计已经成为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由于文化的关联性以及人类“通感”这一神奇的生理与心理机能,使得音乐与美术之间有了破除学科壁垒的可能,也产生了对学科渗透链接点的诸多探索,如艺术的意义,艺术形态方面的色彩、节奏、线条等等,使得音乐与美术的内涵外延得以丰富和拓展。“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也顺应了这一潮流。但在艺术融合的理论和实施上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艺术融合的基础与前提,如文化机制、心理机制、链接点等等的探讨,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研究成绩。由于乐器数量、出土范围等原因,乐器纹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随着古代乐器的深入研究,乐器纹饰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曾展开一场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其中出现了"电影思维"的概念,其特质和作用值得深究.电影思维是视听一应俱全、力图完整再现生活的思维方式,它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