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大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发生及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351例患者,根据有无淋巴囊肿的发生分为淋巴囊肿组和无淋巴囊肿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发生淋巴囊肿感染的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单纯抗生素组与抗生素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淋巴结数目(P=0.000)、切除淋巴结范围(P=0.001)、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3)、术后有无放疗(P=0.005)、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P=0.000)以及三酰甘油的水平(P=0.004)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是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切除淋巴结数目每增加10个,淋巴囊肿发生风险增加0.995倍(OR值为1.995)。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17.85%,大肠埃希菌为淋巴囊肿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发生率为31.2%。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囊肿的直径及患者合并糖尿病(P=0.000)与淋巴囊肿发生感染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肿直径(>5cm)是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4.375,P=0.041)。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单纯抗生素与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两种方案治疗淋巴感染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0,P=0.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相关因素有切除淋巴结数目、淋巴切除范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BMI及三酰甘油;大肠埃希菌是淋巴囊肿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直径>5cm是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较佳,可作为其推荐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