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们的认知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和改变,使用场景从固定性到移动性,使用习惯从整体化到碎片化,使用需求从单向性到交互性等多元变化,最终不可避免的带来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微信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它是一款以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为核心的即时移动通讯软件,一经推出即大受好评,在短短的4年内,国内用户数量超过5亿,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因此,对微信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个诞生时间并不长的新新媒介,微信的迭代速度却是十分惊人的,并且每一代版本的更新都会或多或少的显示出新的传播特点,而学界的研究却相较之下显得跟不上速度。本文主要以传播学视角对微信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相关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理论依据等内容;第二章主要描述微信的勃兴与功能,从移动环境下碎片化使用场景的建构、先天优势下强关系链的维系、用户需求下媒介功能的符号化三个方面探寻微信勃兴与发展的原因,并对微信本身的功能进行介绍;第三章主要结合“媒介补偿”理论和“强弱关系链”理论来分析微信的半封闭式传播和精准传播的两大传播特征,并总结探讨微信传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内容;第四章是通过对“姚贝娜事件”的个案研究,反思微信传播中所暴露的弊端,探析微信在传播中的创新。本研究认为微信作为一种以强关系链接为核心定位的信息传播媒介,有着即时传播、精准传播、互动性强等优点,但也正因为其熟人圈生活平台的总体定位,导致其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需要在机制上进行一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