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失地农民职业地位获得——基于武汉市洪山区的调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描述了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特点,考察了失地农民的职业收入和职业声望,讨论了失地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三种途径及其作用,分析了社会网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   失地农民社会网络与其职业收入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失地农民求职中是否得到帮助、社会网络构成中的弱关系因子以及求职过程中动员的社会网络同职业收入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会网络规模与职业收入没有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真正影响收入的是失地农民动员的社会网络。   失地农民社会网络与其职业声望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失地农民求职过程中是否得到帮助、社会网络的规模和构成以及动员的社会网络中的帮助者教育程度、帮助者职业、帮助者是否是党员、与帮助者的角色关系等变量与职业声望具有正相关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试图讨论了社会网络对失地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作用及其原因,并就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的积累提出了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对社会学视角下乡村集体产权的建构与重组进行了探讨。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前屯村社,从前屯改制这一引起全国性轰动的特定事件入手,描述了一个村落变迁中集体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推到或拉进城市(镇)务工,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由于他们的祖先给他们烙上了“农民”印,所以即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