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地震表明,地震过程中仅发生单次地震的情况较少,即孤立型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一般为11%。强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多次余震,且大部分余震与主震时间间隔较短,受损结构在未进行加固的情况下再次遭受地震作用,致使结构发生更为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目前国内外抗震规范的设计方法仅考虑了单次地震作用,即只考虑主震影响。因此,探讨合适的途径考虑多次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广泛用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震动记录,以典型RC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两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探讨了两次地震作用时设计PGA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当设防烈度、场地条件以及输入地震动特征不同时,分析了单次与两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状态的差别,确定了设计PGA的调整系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选取了损伤指标及强度折减系数模型。从加速度时程、反应谱、傅立叶谱及对结构的损伤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次地震与单次地震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不同损伤指标的适用情况,确定了损伤指标;通过对三种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比较,选取了 Vidic模型。2.提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抗震分析方法。以典型结构为例,比较了目前用于单次地震作用结构抗震分析的常用方法。在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了结合动力时程分析、静力往复加载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并以3层典型RC框架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3.基于损伤相等的原理,提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设计加速度峰值的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选取、构造序列型地震动,对某3层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了 600次单一地震和3600次连续两次地震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统计了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特征,定义了整体损伤指数(DI)的放大系数和PGA的等效调整系数两个参数,给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时的结构设计加速度峰值的调整系数建议值。4.建立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时DI的放大系数和PGA的等效调整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不同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统计了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特征,得到了放大系数、等效调整系数与结构自振周期之间成正比的结论。5.研究了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和输入地震动对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的影响。通过研究4层RC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和输入地震动等因素影响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根据整体损伤指数统计分析,得到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与设防烈度成正比,与输入地震动场地Vs30均值成反比的结论,给出了输入地震动对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的影响的建议值。
其他文献
网络电视播放盒展示出的易用性以及强大的视频播放功能使它成为客厅娱乐的终端设备,但盒子内置视频资源的规范化让众多盒子失去了电视直播以及丰富的点播资源,这就让摆放在客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鲟鱼为原料,制备鲟鱼鱼糜凝胶,通过蛋白质组成、水分分布、傅里叶红外光谱、流变实验以及SDS-PAGE分析,研究了鲟鱼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鲟鱼鱼糜
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也使对地下空间的价值评估成为一个亟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地下空间价值评估的现实需求,在分析国内外地下空间地
我的眼前放着两本书,一本是1978年出版的《化石漫谈》,它在我的书架上已近40年;另一本是译者刚刚送给我的《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还依稀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虽然相距了悠远的
实际工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仍需要抵御包括地震等动力荷载在内的作用。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的动态粘结性能,建立锈蚀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我国目前处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前景广阔。如何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技术,安全健康地全
我国正在开展植树造林工程,而外生菌根菌对森林树木的生长具有非常有益的作用,因而对外生菌根菌与森林树木之间关系的分析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此分析发现:外生菌根菌与树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迎来了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因数据信息本身比较复杂的原因,保证环境的数据安全性已成为首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