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毛淫羊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毛淫羊藿 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别名毛叶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陕西、贵州、湖北等省。《中国药典》1985—2010版收载柔毛淫羊藿为常用中药淫羊藿的基原植物之一。以干燥叶入药,性温,味辛、甘,入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症。   目前,关于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许多报道,但对柔毛淫羊藿的研究较少。   研究目的:为了丰富该种植物的研究,寻找其活性物质,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合理的开发利用其药物资源,我们对柔毛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MCI、制备/半制备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从柔毛淫羊藿干燥叶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并通过 IR, UV, ESI-MS, 1H-NMR, 13C-NMR, 1H-1HCOSY, HMBC, HSQC, NOESY 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及与文献对照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1个化合物,包括6个色原酮类化合物,9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1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1个生物碱及1个芳香酸酯;结论:所得化合物中5个为新化合物,11个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除EPP-29外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5个新化合物均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去甲氧基-7-甲基-8-异戊烯基茵陈色原酮(EPP-1), 6-去甲氧基-7-甲基-8-(2-羟基-3-甲基-3-丁烯基)茵陈色原酮(EPP-13),6-去甲氧基-8-(2-羟基-3-甲基-3-丁烯基)茵陈色原酮(EPP-17),6-去甲氧基-7-甲基-8-(2, 3-二羟基-3, 3-二甲基丙基)茵陈色原酮(EPP-19),6-去甲氧基-7-甲基-8-(2-羟基乙基)茵陈色原酮(EPP-21)。
其他文献
背景:   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的灭菌水溶性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2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华蟾素注射液单独应用能稳定或改善肿瘤病人病情,改善病人带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Roscovitine及其衍生物对EV71病毒的抑制作用并期望获得比原药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抗肿瘤药物。  方法:1.在EV71病毒感染的7日龄IC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为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穿心莲内酯为代表的二萜内酯类成分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