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P1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AQP1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中AQP1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1.人乳腺相关样本组织: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8例乳腺癌组织、65例癌旁组织及32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蜡块标本。  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中AQP1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1.AQP1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均有表达。AQP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4.9%vs13.4%,x2=18.060,P=0.000)与良性病变(44.9%vs18.7%,x2=7.222,P=0.007);而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中AQ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13.4%vs18.7%,x2=0.394,P=0.530)。  2.AQP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QP1在ER、PR受体或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ER、PR受体或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5.2%vs35.0%,x2=4.851,P=0.028;53.6%vs32.7%,x2=5.093,P=0.024;52.1%vs33.3%,x2=3.944,P=0.047)。乳腺癌伴有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时AQP1的表达水平更高(59.0%vs29.8%,x2=5.027,P=0.025;84.6%vs40.0%,x2=9.307,P=0.002)。而AQP1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所有P值>0.05)。  结论:  1.AQP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要高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而乳腺癌旁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内AQP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2.AQP1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者,而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AQP1表达略高于HER-2阳性患者。  3.伴有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中AQP1的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者。  4.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AQP1的表达存在差异:AQP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HER-2过表达型,这两个分子亚型中AQP1的表达高于Luminal A/Luminal B1型和Luminal B2型。  第二部分:AQP1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  分析代表不同分子分型的人乳腺癌细胞株中AQP1的表达,找出优势表达株,为进一步探讨AQP1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CF-7、MDA-MB-231、SK-BR-3及MCF-10A细胞中AQP1mRNA的表达。  2.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CF-7、MDA-MB-231、SK-BR-3及MCF-10A细胞中AQP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AQP1mRNA的表达量低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1.272±0.337vs2.639±0.653,P=0.004)、MDA-MB-231(1.272±0.337vs5.325±1.031,P=0.000)、SK-BR-3(1.272±0.337vs4.240±0.714,P=0.000)。而且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AQP1mRNA的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MCF-7(5.325±1.031vs2.639±0.653,P=0.000)和SK-BR-3(5.325±1.031vs4.240±0.714,P=0.018)。  2.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发现,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AQP1蛋白的表达量低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0.178±0.028vs0.381±0.038,P=0.001)、MDA-MB-231(0.178±0.028vs0.865±0.067,P=0.000)、SK-BR-3(0.178±0.028vs0.810±0.038,P=0.000)。而且在乳腺癌细胞株中MDA-MB-231AQP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但与SK-BR-3(0.865±0.067vs0.810±0.038,P=0.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CF-7的AQP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MDA-MB-231(0.381±0.038vs0.865±0.067,P=0.000)和SK-BR-3(0.381±0.038vs0.810±0.038,P=0.000)。  结论:  1.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SK-BR-3中AQP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高于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其中在MDA-MB-231的表达最高。  2.结合前期免疫组化结果,我们将选择MDA-MB-231细胞作为进一步研究AQP1生物学功能实验的细胞株。  第三部分:RNA干扰AQP1基因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索干扰AQP1基因表达后,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1.将慢病毒载体(AQP1-shRNA-LV)转染至MDA-MB-231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NA干扰后MDA-MB-231细胞(实验组)AQ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与转染了慢病毒载体(NC-shRNA-LV)的MDA-MB-231细胞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MDA-MB-231细胞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  2.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来检测AQP1基因干扰前后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AQP1基因干扰前后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显示干扰组MDA-MB-231细胞AQP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均小于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干扰组MDA-MB-231细胞AQP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均小于0.05)。  2.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发现,RNA干扰AQP1基因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  结论:  AQP1-shRNA-LV可有效沉默AQP1基因,成功建立了稳定转染的MDA-MB-231细胞株,为下一步研究AQP1的功能奠定基础。AQP1-shRNA-LV可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干扰AQP1表达可能为乳腺癌,尤其是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第四部分:RNA干扰AQP1基因表达对MDA-MB-23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影响  目的:  应用AQP1-shRNA-LV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AQP1的表达,研究AQP1-shRNA-LV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组(转染AQP1干扰慢病毒AQP1-shRNA-LV的MDA-MB-231细胞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NC-shRNA-LV的MDA-MB-231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亲本MDA-MB-231细胞组)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乳腺脂肪垫,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记录皮下移植瘤的成瘤时间,成瘤后每5天观察记录每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  结果:  1.实验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的瘤体平均体积分别为:721.01±383.92mm3、656.07±330.67mm3、279.09±110.10mm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5,P<0.05),两两比较,实验组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及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的瘤体平均重量分别为:0.61±0.34g、0.56±0.28g、0.27±0.11g,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24,P<0.05),两两比较,实验组均明显轻于阴性对照组(P<0.05)及空白对照组(P<0.05)。  2.实验组未出现裸鼠肺转移,其出现肺转移的机率似乎低于空白对照组(3只)及阴性对照组(2只),但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22和0.481。  结论:  1.干扰乳腺癌细胞AQP1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速度。  2.干扰乳腺癌细胞AQP1的表达,可能降低移植瘤自发转移的机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PIK3CA、PDK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IK3CA、PDK1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喉鳞癌切除后存档的蜡块作为实
提出一种利用光折变二波耦合放大原理实现图像边缘增强的新方法.在用Cr∶SBN晶体作记录介质的实时傅里叶变换全息读写装置中,物光中相对分离的高、低空间频率成分分别与参考
研究目的截止到目前为止,白内障仍是致盲最主要的原因,全球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约有3000万人,占眼盲总人数的46%,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这个数字还将不断上升。现已证实,
文章从公众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探讨影响公众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及网络外部性均对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公众
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借助泰尔指数测度2013—2017年市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市域公共图书馆服务非均等化现象突出、服务投入与产出结构存在非对称性矛盾、经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