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垃圾产生于建筑物的房屋建设、房屋装饰以及房屋报废拆迁过程中。随着工艺的发展和改进,建筑耗材也从以前单一的红砖、砂石、钢筋、混凝土逐步发展成更加复杂综合的工业产品。这些耗材在工程建设阶段和拆迁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大。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规模逐渐增大,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人口的激增导致其产生的生活垃圾使得问题题更加严峻。目前,北京城市震处理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以填埋为主,堆肥和综合处理为辅。填埋垃圾多在城区外围地区,利用现有的河道或者废弃的采砂坑进行填埋处理。对北京市重点地区垃圾处理场地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周边范围内共有生活垃圾处理场490处,而非正规垃圾处理场地及转运站共有368处,占正在运行垃圾处理场地总数的94%。本文以某采砂坑形成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调查、现场实验测试、钻机工程勘察取样、样品实验室测试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回填场区的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物、上壤浅层气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分析结论:1)研究区填埋的建筑垃圾中存在不同的污染物质,多数被检出物质具有空间差异性,不同的位置处不同的埋深其含量差异较大。2)在垃圾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物。Fe、Mn、Zn、Pb和Cr等重金属检测值高于北京市的背景值,并广泛存在于填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变化幅度较大。3)VOC类组分含量较高样品多出现在地表或填埋坑底部。地表浅层样品中检出VOC类有机物41种。其中26种VOC类有机物含量为样品最高值。二氯甲烷、邻二甲苯含量在垃圾坑底部最高。4)SVOCs类16种有机物最高值均出现在埋深24m-26m段的粉质粘土填埋层,3种有机物最高值出现在30m左右的深部填埋层中,在这两个填埋层中其它有机物含量同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