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自分税制以来我国在税收体制方面的又一重要改革1。由于“营改增”涉及行业广,中央与地方利益调整复杂,因此“营改增”需按行业改革的难易程度与地区服务行业发展程度进行分行业分地区推行。2012年1月1日,交通运输行业和6个现代服务作为“营改增”试点行业首先在上海拉开序幕。2013年8月,“营改增”改革在地域上扩大至全国,随后,试点行业范围上增加铁路运输行业、邮政与电信行业。目前,“营改增”政策已施行三年多,整体来看,减税效果明显,成效突出。随着“营改增”改革不断地扩围与深化,与改革相关的税收征管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改革还需在制度上有待完善,征管方式需要突破。“营改增”不仅带来征管主体的改变,同时带来税率、企业税负、企业财务核算等一系列的变化。不论是“营改增”纳税人还是国税部门对这一系列的变化都需要一段摸索适应的过程。宜良国税局作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者,其原有的征管方式在“营改增”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利用原有的征管队伍,如何提高征管人员的纳税服务水平,如何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如何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以宜良县国税局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在宜良国税局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应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营改增”政策在宜良国税局的税收征管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在税收征管存在的税源管理问题、发票管理问题以及税收征管风险,并提出了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管理方式,以加强发票的日常监管、创新发票管理机制并在源头上对发票进行管控的发票管理手段,以及逐步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由于“营改增”是在中国特殊经济背景下的税收体制改革,国外与之直接关联的研究不多。然而,国内学者却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对“营改增”政策进行探讨和研究,且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针对实际的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不多,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国税机关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更少,这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