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耶互动研究,1601-1616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01-1616年,是天主教第三次来华并在中华大地上掀起的首个儒耶互动高潮的时段,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该时段内儒耶互动的发生过程,着力探讨了参与儒耶互动各方的情况,以及儒耶之间何以能够融合、又为何产生冲突的学理依据,在此基础上指出,1601-1616年的儒耶融合属于“貌合神离”式的浅层融合,但这并不表示儒耶没有实现深层融合的可能性,儒耶实现深层融合是两种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此外,1601-1616年的儒耶互动也启示我们,在中西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我们应该怀有包容主义的心态,坚持文化多元共存,从而促进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依据内容,本研究可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文章介绍了1601-1616年儒耶互动的发生及展开过程。儒耶之所以能在晚明发生互动,从天主教方面来看,其东传入华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和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王学的繁荣以及实学的兴起,为儒耶互动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文化环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儒耶互动真正发生了。进而,本文围绕利玛窦、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龙华民、虞淳熙、黄贞、沈榷等重要人物,介绍了儒耶互动过程中各方的活动及其贡献。最后指出,1601-1616年儒耶互动的显著特点,即耶教主动适应、儒学被动回应,在此模式下开展的儒耶互动中,融合与冲突并存。其次,文章围绕儒耶互动的特点,分别深入剖析了儒耶何以能够融合、又为何产生冲突的学理依据。儒耶融合的学理依据在于:其一,从文化的共通性上看,任何文化之间都有相融合的可能性;其二,具体到儒、耶这两种文化,它们本身的包容性色彩,以及在具体教义层面(如信仰、伦理)上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又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现实条件。儒耶冲突的学理依据在于:儒、耶文化中各有不同程度的排他主义存在,再加上儒、耶在某些具体教义(如宇宙生成、认识方式、人性善恶、人生追求)上的不相容,导致了二者在互动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事件。最后,文章对1601-1616年的儒耶互动进行了评价与反思。文章指出,1601-1616年的儒耶融合仅属于“貌合神离”式的浅层融合,虽然这种浅层融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但其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包括儒、耶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异质文化间实现深层交流与融合是完全可能的,而这种深层融合,是站在包容主义的立场上实现的文化的多元融合。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影响SARS预后的单因素并建立影响SARS预后的多因素回归模型。方法 采用SPSS 11 0及SDAS软件回顾性分析 16 5例临床确诊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 ,通过对预后的单
<正>1概述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
企业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庞杂,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文章从技术层面介绍了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等3种传统
在现代商业活动和生产活动中,随着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通信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等因素,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变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是20世纪极端黑暗年代的亲历者,一生反省着人世间的罪恶。她提出了备受争议的“平庸的恶”概念,指出像艾希曼这样犯下重大罪恶的纳粹分子其实只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全球掀起了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建设浪潮。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领域应用,
投资定义条款用以界定投资条约的适用范围,是投资条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核心条款,关系到投资条约的成败。美国能够根据国际投资发展趋势和自身国情适时调整投资定义,它的
混凝土自诞生起,因其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人造材料之一。随着人类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高层、超高层、超大跨度、不规则结构和复杂工程的需要
A357合金是一种典型的亚共晶Al-Si-Mg合金,由于它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领域。本文以A357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对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在立足于市场的基础之上,若想要拥有长期获利的能力和稳定的竞争优势,巩固能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