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llC基因诱捕小鼠遗传背景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tp11c作为脂类的翻转酶,在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实Atp11c对淋巴B细胞的分化和体内胆汁转运起关键作用;同时Atp11c缺陷会导致个体体重降低和雌性难产等症状,显示Atp11c可能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本研究希望通过基因诱捕技术构建Atp11c基因诱捕小鼠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基因诱捕技术是研究基因在生物体内功能最经济有效和快速直接的方法,但是基因诱捕技术有一定缺陷,会出现如诱捕载体片段缺失、宿主染色体大片段删除和野生型转录本表达的状况。因此,在通过构建Atp11c基因诱捕小鼠模型来研究Atp11c在体内生物学功能之前,必要前提是研究Atp11c诱捕小鼠的遗传背景。   本实验利用Atp11c基因诱捕嵌合体小鼠与纯和129小鼠构建基因诱捕小鼠模型,分析敲除小鼠的遗传背景并结合其生长发育状态,阐述Atp11c基因诱捕小鼠的生理状态。通过PCR技术,确定诱捕载体在Atp11c第一个内含子中位置;测序结果显示伴随着基因诱捕载体两端的部分缺失,宿主染色体片段出现不规律的删除。利用荧光竞争性PCR技术检测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内的诱捕载体为单拷贝。然而在体重增长和性发育等表型方面,Atp11c基因诱捕小鼠与纯和129小鼠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Atp11c表达模式,发现诱捕载体元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出现野生型和变异野生型转录本,导致Atp11c基因诱捕小鼠在表型上与正常小鼠无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诱捕载体在体内不被识别而出现选择性剪切或者Atp11c在体内功能过于重要导致补偿性剪接以确保Atp11c在体内的表达。   在基因组水平上,本实验成功验证了基因诱捕载体整合在Atp11c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确定了基因诱捕载体的插入位置并精确检测了宿主染色体的缺失状态。同时通过对Atp11c基因诱捕小鼠表达谱的分析,发现了多种转录本并存的现象,说明Atp11c基因诱捕小鼠在功能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的敲除目的,证明了基因诱捕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牛产业的广泛应用,种公牛对奶牛群体的遗传贡献高达70%以上,使得精液品质的质量与牛场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正常获能对于精子的受精能力极为重要,该过程由多个具
城市绿地分布格局决定了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效益的发挥,也是衡量城市环境优劣、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搜集城市绿地的基础数据、构建评价绿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灰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而城市灰尘是径流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本文以城市灰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平”方向—不同功能区和“竖直”
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已被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美国原产地对红耳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态学、生理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在入侵地主要
植物在受到某些外界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因素侵袭时会产生一种系统获得性抗性(SAR),使植物能够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Y3蛋白是从食用菌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Muell.ex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