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境域中的风险社会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的内涵、特征及成因的分析,以期探索治理风险的有效路径。   风险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但关于风险及风险社会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50年代。风险(risk)是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造成的灾难。目前,风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风险社会”则是对当前人类所处时代的一种形象描述,它是指人类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状态。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当代后果,是传统发展观的产物,也是全球化时代网络化的结果。与传统风险不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呈现出模糊性、全球性、更广泛的关联性、平等性、不可控制性等特点。 当风险已经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景象时,应该积极面对,有效防范,而不是置身事外,漠然处之。为此,必须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风险的全球治理,以求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还属于简单现代化,尚未进入反思现代化阶段。虽然中国还没有步入全球风险社会之中,但风险社会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尤其是中国正面临着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不确定因素很多,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大量存在。如何有效地防范风险,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
其他文献
法律信仰是人类发展史上理性的科学的信仰。在西方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新文化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观念文化经过扬弃,赋予自由并确保秩序的法律规范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影响愈加深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思潮从结构主义内部发起了对结构的颠覆,它们立足于语言学领域,从理论上论证了稳固结构的不可能,从而挖空了结构大厦的根基。德里达的“延异”观认为
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要实现整个国家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就需要进行和谐社会建设。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其存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并且运用比较、例证等方法,探讨了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意味和在现时代的意义。全文由序言、主体和结束语组成。在序言中
建筑美学是进行建筑创造的指导思想。生态建筑是当代西方建筑中合理地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生物、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美学是能够体现关乎生态秩序与建筑空间
学位
能力建设从本质上说是知识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围绕能力、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能力建设”的途径方面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