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水开放空间往往是城市开放空间中最具公共活动性和自然景观性的场所,它们是滨水土地吸引投资开发和居民人气的关键所在,其土地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水滨沿线的城市格局和人居生活质量。然而在城市的飞速膨胀中,滨水土地不断受到侵占和吞噬,滨水开放空间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得不到保证。另外开放空间的研究多停留在空间场所本身这一狭窄范围内,滨水开放空间的塑造重视,滨水开放空间正面临着概念、作用地位、功能范畴的一系列内容的重新界定。 山地城市,一种具有城市尺度的大范围空间高差的特殊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注定会产生有别于其他地理地貌城市的发展局面。山地城市土地的可建设程度分级使得绝大部分情况下滨水土地利用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滨水开放空间的出现缺乏及其相关联的功能支持。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和探讨现状滨水开放空间的所属土地利用情况,重新界定滨水开放空间的概念范畴,反思城市规划中针对滨水开放空间的规划控制与土地利用方法,对现有的方法体系提出意见作为补充和完善。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1) 研究框架的确立和研究重点概念的提出。第一章中对城市滨水用地、滨水开放空间进行阐释,结合对现状问题的概括及中西方城市滨水用地发展认识的讨论下,阐述了本文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框架体系。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与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土地利用及其规划控制”的概念定义,明确“滨水开放空间”的实际内涵。通过对比论证描述了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土地利用的特殊性。 (2) 研究问题的具体化。第三章针对现阶段滨水城市中滨水开放空间及周边建设的现状就规划控制和土地利用两方面详细叙述了问题所在,同时也通过比较提出了山地城市中滨水开放空间现状问题的特殊性,进一步论证就开放空间论开放空间对滨水土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现状问题的反思引出滨水开放空间及其相关联建设区整体规划建设的概念。 (3) 研究问题的再认识和论文目的的确立。结合第三章现状问题的反思,在对滨水开放空间的类型和历史沿革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城市定位,提出了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下它所要具备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的功能作用。同时,怎样达到上述内容的机能效果也是论文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