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部分细胞因子水平;从分子水平分析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M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IFN-β1a对患者DC分泌的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水平方面揭示IFN-β1a治疗RRMS的机制。方法设立RRMS组(17例)和健康对照组(13人),抽取外周血20ml,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在体外经rhGM-CSF 100ng/ml和rhlL-4 50ng/ml联合培养诱导成为DC,用LPS刺激成熟,于培养的第7天经IFN-β1a(rebif)诱导48小时后用人白介素12、23、27(IL-12、23、27)和人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ELISA试剂盒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第7天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状,呈现典型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β1a诱导前两组成熟DC的表型CD86、CD80表达百分率很高,分别为(90.4±5.2)%、(81.4±10.3)%;MS来源的DC在IFN-β1a诱导前分泌的IL-12、23和TNF-a较对照组增多;IL-27在两组DC在IFN-β1a诱导前后分泌的量无明显差异;MS组经IFN-β1a诱导后DC分泌的IL-12、23和TNF-a明显减少,而分泌的IL-27减少不明显;对照组DC分泌的IL-23经IFN-β1a诱导后较诱导前明显减少,而IL-12、27和TNF-a分泌减少不明显。结论1、利用rhGM-CSF联合rh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得到大量纯度较高的成熟DC; 2、IL-12、23和TNF-a在MS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致炎作用,拮抗IL-12、23和TNF-a有可能成为MS免疫治疗的靶点,未发现IL-27与MS发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3.IFN-β1a可能是通过下调IL-12、23和TNF-α等致炎因子的分泌,恢复Th1/Th2的动态平衡在RRMS中发挥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中央财经大学曹堂哲副教授所著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战略、预算与绩效的系统集成》于2020年5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rn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
期刊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