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居民点由于没有有效的规划、管理,一直呈现散乱分布、零星布局、低效利用的状态,粗放式的农村土地利用情况与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利于提高农村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结论如下: 1、蓟州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各乡镇用地规模特征差异性较为明显;农村居民点形状呈不规则、复杂、多样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村居民点分布整体较为分散,有一定的集聚性,同时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受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地形、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 2、通过聚类分析,将蓟州区26个乡镇共分为3个区域,Ⅰ类综合发展优势区、Ⅱ类综合发展一般区、Ⅲ类区综合发展欠缺区,其中,Ⅰ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沿交通布局型,Ⅱ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不完全集中型,Ⅲ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自由布局型; 3、根据优化布局原则,从三类区域中选择三个典型村进行布局优化,优化后典型村农村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更加集聚,离散化程度减轻,以点带面,从理论上为蓟州区宅基地改革、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