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78亿人,占到了总人口的13.26%,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1%,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老龄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农村老年人多,不断外流的年轻劳动人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作用,农村的老年抚养比率在逐年增高,农村养老问题越发凸显。一方面,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网络的主体应当承担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的责任,但是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其在养老医疗保障水平、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上和城市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结合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首先,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了解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现状,分析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率和需求率以及供给利用率和需求满足率,并对东中西部在不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匹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农村的某些养老服务供给情况并不理想而农村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则普遍较高,在具体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上老年人的需求情况也有所差别,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较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就服务供给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了个人、家庭、经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具体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所产生的影响略有不同;之后分析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效果,并分别又对和家人同住的老人及独居老人两个群体做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效果的回归分析,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够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独居老人对于各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要高于与家人同住的老人;探索了农村家庭供养和社区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发现家庭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会对社区养老服务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家庭养老服务的质量会对社区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产生替代作用,而与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存在互补的作用。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在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时应考虑农村老人的需求,有的放矢,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可能要有所侧重,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中,应注重区域的公平,缩小区域差距。可以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慧社区",同时将互助养老模式也引进到社区养老服务当中去,整合养老资源,既满足了照顾、慰藉等养老需求,也提高了老年人的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