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的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我国划分了 14个连片特困区作为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这些区域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户直接面临着多样的风险冲击,并以正式保险和非正式保险两种形式分担着风险。现阶段,除新农合、农户社会养老保险外的其他社会保险制度较少进入这些连片特困区,商业保险在连片特困区的发展也非常迟缓,仅在人身保险领域略有涉及,正式保险制度安排十分薄弱。再加上在连片特困区,农户的保险意识较低且缺乏商业保险支付能力,因此,对农户而言,基于社会资本的非正式保险是进行风险分担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对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与非正式保险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界定了保险的本质,非正式保险的内涵和模式,并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对非正式保险制度分担风险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通过对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调研,对11个省20个市的117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描述,了解了现阶段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和非正式保险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社会网络规模、参与、信任、互惠等四个不同的社会资本维度对非正式保险分担风险额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农户非正式保险的风险分担额度越大;信任水平越高,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互惠水平越高,参与程度越大,农户非正式保险的风险分担额度越大;社会资本的信任、互惠、社会网络规模、参与等维度对农户非正式保险风险分担额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任、互惠、社会网络规模、参与。最后,论文提出了农户风险分担的相关政策建议,研讨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非正式保险制度,使之与正式保险制度相互配合,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社会网络规模、信任、互惠、参与等四个不同社会资本维度对非正式保险风险分担额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农户风险分担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