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功能的血液滤过作用和肺血管床的储备能力可以防止微血栓及小血栓进入体循环,加之肺组织对血栓的自溶功能,当微血栓及小血栓堵塞肺血管床时,患者无症状、症状轻微或症状并不持续出现,称之为隐匿性肺栓塞或临床非显性肺栓塞,诊断困难,易贻误最佳救治时机,造成患者致残、死亡。本课题通过对无症状和轻微症状肺栓塞(NSPE)患者进行回顾性剖析,研究其超声心动图早期表现,评估右心功能,建立超声心动图早期评估以及临床治疗评价指标;应用超声心动图多技术联合评价右心功能,分析影响右心功能的指标,旨在为临床评估无症状和轻微症状肺栓塞提供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对患者的预防、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争取获得确切的学术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连续入住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首诊围手术期患者;ICU、风湿科、康复科(脑梗塞和脑出血后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共计56例。因制动、创伤、手术、凝血异常、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的存在,临床评估均有肺动脉栓塞风险,最终以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分为肺栓塞组(28例)及无肺栓塞组(28例)。分析(1)两组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2)肺栓塞组发病前、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后72小时内及一周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25例,3例死亡)。检测指标包括:1二维测定指标:舒张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d)、收缩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s)、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右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RVEDs)、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RADD)。2频谱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测量指标:三尖瓣环心肌运动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三尖瓣反流速度峰值(TRV)、三尖瓣反流压力(TRPG)、右心室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 RT-3DE测定指标: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肺栓塞组超声心动图表现:均未在右心房腔内和上腔静脉起始段内发现血栓;均未在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主干内发现血栓。超声心动图多技术联合应用发现间接征象:(1)右室壁运动异常,包括室间隔收缩运动减低15例,占53.6%;(2)三尖瓣少量以上反流,最大流速≥2.80m/s,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28例(SPAP≥40mm Hg),占100%;(3)右室射血分数减低(EF<50%)25例,占89.3%。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肺栓塞组6小时内与无肺栓塞组相比较,RVAWTd、RVAWTs、RADD,无明显变化,RVOT、MPAD、RVEDd、RVEDs,正常或少数略有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栓塞组6小时内右心室Tei指数与无肺栓塞组比较呈增高状态,TAPSE呈减低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栓塞组6小时内Em、Am较无肺栓塞组有较显著增高,Em/Am比值较无肺栓塞组有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栓塞组6小时内RVEDV、RVESV大于无肺栓塞组,RVEF低于无肺栓塞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栓塞组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及一周后TRV、TRPG、SPAP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肺栓塞组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及一周后RVAWT、MPAD、RADD、RVEDd、RVEDs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心动图多技术联合应用为临床无症状和轻微症状肺栓塞提供有力诊断依据,并能准确无创地评价右心功能。2超声心动图多技术联合应用为无症状和轻微症状肺栓塞临床治疗前后评估右心功能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能有效评估疗效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