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品德、修养、体质等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然而,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却被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充斥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他们较差的控制力和较强的叛逆心理,导致其在课堂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然而,如果这些课堂问题行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不仅会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课堂中,体育课也不例外。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因此,探讨和研究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可以理清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结构内容,同时也对改善体育教学以及学习现状,初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心理学》、《行为学》中有关行为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为研究对象,抽取唐山市路北区六所初级中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重点,对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研究。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正式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即故意引人注意、侵犯他人、胆怯退缩、盲目反抗权威、注意涣散、抗拒厌学。该问卷各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的值都在0.6以上,调查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49,说明该调查问卷可信度良好。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调查研究的要求。2、采用自编的《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对唐山市路北区初中生进行调查。从总体来看,注意涣散、胆怯退缩和抗拒厌学三个维度总得分相对较高,说明在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中这三个维度发生的频率高。从不同性别初中生在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故意引人注意、侵犯冲突两个维度得分上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在胆怯退缩维度上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且有显著性差异。从不同年级在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七年级在故意引人注意、胆怯退缩和侵犯他人三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九年级在盲目反抗权威和抗拒厌学两个维度上的问题行为明显高于七、八两个年级。3、初中生产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体育学科自身方面、教师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等。4、在尊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别从预防、调控、矫正提出相应的策略。其中预防策略中包括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鼓励问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调控策略包括强化学生积极行为、善用消退方法、善用警示策略、采用直接纠正策略。矫正策略中包括适当的惩罚与批评和制定行为矫正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