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药物摄入方式会使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波动变化较大,药物在人体内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发挥药效。制备新型的药物载体实现药物分子的缓控释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HMBG)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孔径尺寸可控、活性位点多以及高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药物储存和缓释能力。丝素蛋白(SF)是一种源于蚕丝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透气透氧性,缓释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良好,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材料。为实现药物装载及缓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本论文从适应用于药物的载体材料入手,选择HMBG作为药物载体,通过SF和HMBG进行有机/无机的复合,制备新型的丝素蛋白/中空介孔生物玻璃载药复合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为软模板剂,结合溶胶-凝胶法,来制备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HMBG)。改变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添加量来调控所得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的表面微观形态、粒径以及孔径尺寸大小。通过TEM、FE-SEM、EDS、FT-IR、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方法表征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的外观形貌、内部结构、分散状态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质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制备不同粒径和孔径,内部呈中腔镂空状、壳层含纳米孔道,分散均匀的镂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尺寸,在药物负载和释放方面具有潜在应用。(2)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的药物缓释及生物活性研究选用亲水性药物(盐酸万古霉素)和疏水性药物(地塞米松)作为药物分子模型,在不同pH值(pH=4.5、7.4)的PBS缓冲液中,对不同粒径的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进行药物缓释及控释性能研究。并通过体外生物活性测试,观察其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越大,孔隙率越高,对药物的装载及缓释效果越好;在不同pH值的释放介质中,药物分子释放效果不同,药物载体具有一定pH敏感性;并且载药HMBG材料可以诱导羟基磷灰石生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3)SF/PEO/HMBG载药纤维支架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以丝素蛋白(SF)作为有机部分支架材料,载药中空介孔生物玻璃微球作为无机部分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新型丝素蛋白/中空介孔生物玻璃载药复合材料,并通过FE-SEM、EDS、FT-IR、XRD等测试方法对丝素蛋白/中空介孔生物玻璃载药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及组成成分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浸泡,观察其表面羟基磷灰石的生成能力,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纤维状态良好,表面平整光滑,纤维间呈网状结构,具有一定间隙,并且对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具有诱导性,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上述实验结果可知,SF/PEO/HMBG载药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药物缓释材料,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放,该材料有望作为一种药物载体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