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研究--以T区税务局公务员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大以来,机构改革的全面推迸,对基层公务员的态度、行为、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落实中央大力深化“放、管、服”政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推出多项改革措施,积极整合资源,部门组织结构和机构性质发生改变。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逐渐凸显,与时代发展和工作要求产生ー定张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就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
  本文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拉奇的职业倦怠理论,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从三个方面解读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并结合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多起事件,掲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诱发的不良后果,引出职业倦怠急需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式,以T区税务局在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展开研究,研究发现:T区税务公务员整体呈现轻微职业倦怠,表现为日常工作中积极性降低、工作热情消退,从工作中获得的自我成就感降低,离职意向凸显。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表现出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中,男性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普遍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程度逐渐削減;在“低成就感”维度,则是女性职业倦怠水平较高,且处于30-40岁年龄段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最为明显。由此,本文从卡罗和怀特的职业倦怠理论中得到启示,分别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推出以T区税务局公务员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负担的加剧、组织协调不足、相关制度缺位、期望与回报的冲突以及自身调节能力欠缺等五个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结合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建议从组织和个人双方面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引导和干预,具体措施为提升政治素养、优化工作环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改善社会形象及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根本上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正向引导并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基层公务员及服务对象共同的幸福感。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政策执行的模式研究、差距判断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我国政策执行的研究分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展现了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动态性和自相矛盾的过程。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侧重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相对简单,知识生产的累积性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对话也较为短缺。展望未来,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仍需要以中国的
学位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保证国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食品产业也在迅猛发展。R县的食品产业紧跟国家步伐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家大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R县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由于食品生产企业改革意识差,基层政府部门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维未及时转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维权认知不高等原因,导致R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学位
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以缓解土地供给矛盾,成为许多地方的普遍做法。然而土地不仅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更是失地农民的核心利益。在实际征地工作中,鉴于土地利益分配不公、征地程序失范等因素,在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后,失地农民既得利益受损,导致政府和失地农民冲突不断,因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因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呈现组织性、目的性
学位
税务稽查是税务治理的最后一环,也是税收法律行为中对企业最有震慑力和作用力的关键一环,是保障税收安全的最终屏障。目前,随着我国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入,纳税人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对稽查执法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部分稽查人员对执法风险的认识还不够,这样不仅会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会降低税务稽查执法的权威性,国家税收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稽查执法过程中的总体风险也会较大幅度提高。本文以X市税务稽查为例
学位
随着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生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社会民众对政府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客观,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社会组织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尽管我国社会组织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国内外通过实践证明,由政府、市场、社会形成的“三元主体”、“
学位
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正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全新的领域。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帮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复归社会。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提高社区矫正实效的重要步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确认,但是在基层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社会力量参与范
学位
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三家省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就诊便利性、服务、环境等的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2016年、2017年、2018年满意度变化情况,掌握三年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相应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建议和意见,为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氛围,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新需求,提供决策信息与参考依据;为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供理论和
学位
目的:  掌握江西省上饶市长期照护者的照护需求现状,制定长期照护标准体系及等级评定标准,为制定适合上饶市长期照护保险相关规定提供依据,同时为其它类似地区制定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样了江西省上饶市12个县(市、区)的1165例长期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上户方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长期照护者的一般特征,照护目的需求,慢性病照护需求,照护
目的:  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甲医院为例,将管理学理论与该院医疗投诉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在医疗投诉管理组织、医疗投诉处理流程、医疗投诉处理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2419起医疗投诉具体内容,逐一进行统计、分析与归纳,为医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医院在医疗投诉管理及预防方面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随着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失序、心理失衡、伦理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承载着“和合”文化与伦理价值的人民调解,通过柔性手段解决纠纷,在妥善解决纠纷的同时使双方当事人“不伤和气”,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是ー种具有独特优势的矛盾纠纷解决手段,同吋,作为依靠群众解决民间纠纷、实现群众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