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背板以太网物理编码子层的设计与验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太网是基于数据帧传输的计算机局域网。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技术的应用由最初的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已经扩展到了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10G以太网技术作为以太网领域的先进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10G以太网IP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IEEE Std 802.3ap协议标准,在分析10GBASE-KR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PCS)的功能和设计指标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PCS子层的前端设计。PCS子层主要功能是将MAC层传输的数据帧,添加校验码、编码以及转换之后发送到PMA子层;同时将PMA子层的数据经过转换、解码以及校验修改后发送到MAC层。主要包括CRC8插入与移除模块、64B/66B编解码模块、加解扰和变速箱等模块。首先,在仔细研究IEEE Std 802.3协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PCS子层的功能和设计指标,并提出了PCS子层的设计架构。其次,采用自顶向下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每个子模块的设计。CRC8插入模块和CRC8移除模块,是背板以太网PCS子层的特有模块,主要作用是支持数据帧在电子板传输过程的错误保护,采用混合并行CRC8校验码生成方式,简化电路结构并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64B/66B编解码器采用逻辑运算实现方法,将编解码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根据输入数据判断数据块的类型,再根据编解码规则完成数据的编解码过程,与查表法相比,减少了电路的面积和功耗:变速箱电路包括发送通道变速箱和接收通道变速箱,由数据转换、异步FIFO和控制电路构成,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小电路面积(需要额外528位存储单元)有效地避免电路亚稳态,并减小电路延迟;发送电路、接收电路和同步头与误码率检测模块采用有效状态机完成,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最后,完成PCS子层的仿真与验证。根据PCS子层的功能特征搭建验证平台,完成整个PCS子层设计的模块级和系统级功能验证以及回环测试;完成了整个PCS子层的FPGA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有的设计都实现了PCS子层的功能要求。另外,基于SMIC 40nm CMOS工艺完成PCS子层逻辑综合,结果表明PCS子层工作频率能达到232.56MHz。
其他文献
本研究首先利用PCR法获得了水稻种子专一性表达启动子(醇溶蛋白启动子与谷蛋白启动子),将两启动子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35S启动子的位置,构建了醇溶蛋白启动子与谷蛋白启动子驱动下的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随后用ipt基因取代gus基因,分别构建了醇溶蛋白启动子与谷蛋白启动子以及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ip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上述嵌合基因经过三亲结合法,把重组质粒及原始载体pBI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每年的脑卒中患者都在以一定的比例增长,这导致我们一些生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受到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处方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19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9例,将住院号编号后按随机数字
目前,网络通信时,数据报文通过物理层进入以太网数据链路层时是根据报文特征的不同而进入不同的处理流程。最初的以太网技术是用于组建局域网,当时业务量小,报文种类相当较少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研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采用机械通
Era蛋白的N端是一个典型的鸟苷酸结合蛋白结构域,与其它G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C端含有一个RNA结合功能结构域—KH结构域.研究这种从细菌到人类高度保守的新G蛋白家族成员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