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唐宋注疏所引谶纬文献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經”唐宋注疏在經學史上估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十三經”唐宋注疏引用了大量讖緯资料,对研究讖緯文献在初唐和初宋时期的流傅状况及其影响具有较大价值。“十三經”唐宋注疏中所引用的讖緯资料标明所属篇名者共计957条,分属116篇。其中,《礼记正羲》引用次数最多,《孟子疏》引用次数最少。唐代注疏引用谶纬各篇次数最多的是《春秋緯》,引用次数最少的是《输语緯》;而宋代疏也与此相同。孔颖连《毛诗正羲》引用讖緯文献频率最高,而孙奭《孟子疏》频率最低,前者是後者的80余倍。孔颖達与贾公彦、徐彦、杨士勋等唐人注疏引用讖緯频率基本一致。同为宋人,邢昺与唐代孔颖连、贾公彦、杨士勋、徐彦等人注疏中引讖緯的频率比较一致,一般比较高,而孙奭《孟子疏》中引用讖緯的频率舆上述注疏引讖緯频率相比却明显偏低。从所统计的各經中讖緯文献出现次数及频率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注疏者封讖緯文献的熟悉程度和所持态度的不同,从而可以对初唐和初宋谶纬文献的流传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孔颖達等唐代注疏者封讖緯的引用次数和频率较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讖緯文化在初唐时期所面临的政治待遇较之隋代有了较大改观,讖緯文献在富时的保存状况还比较良好,因此孔颖达等人对讖緯文献还比较熟悉,并且一般对其不存太大偏见。邢昺和孙爽所处的宋初社会,谶纬文化也十分流行。在宋初社会讖緯神秘文化兴盛的基础上,宋真宗通遇封禅行动将当时盛行的讖緯神秘思潮推向了一个更高峰。但是,作为同代人,面封同样的社会形势,孙奭与邢昺等人对讖緯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舆同代人比较,孙奭的思想似乎显得超前和另类,但是实际上他的思想正是能够代表宋代学术思想的,而邢昺等人在《输语疏》《雨雅疏》《孝經疏》中所反映出来的对讖纬文献的态度,却与其后的宋儒思想不同。邢昺等人在《论语疏》《尔雅疏》《孝經疏》中高频率地引用讖緯文献,更像是讖緯文化的强弩之末与迴光返照,在其之後,讖纬文献随同支撑它们的讖緯文化,随著宋明理學的兴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徒这个意羲上說,孙奭可以称得上是得风氣之先的儒者。由於“十三經”唐宋注疏作为官方定本的重要地位,其中所引用的谶纬文献对唐宋及以后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状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针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实时性和高可预见性,提出了基于功能替代的事务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实时事务对动态实时环境的应变能力.由于受功能替代性的影响,事务调度分为内部调度和
苏轼是中国古代久负盛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在诗词、书画、散文等创作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堪称一代典范;其哲学、政治主张亦条理贯通,自成一家。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苏轼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Al-6Zn-2Mg-0.2Sc-0.1Zr合金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建立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1~10 s-1条件下的热加工图。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选择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语意,而表达语气的基本手段是语调,汉语中常常用语气词配合语调使语气更加明显。汉语的语气词有悠久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词汇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