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证券化(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简称ISecuritization)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问题,它主要是指发起人(Originator)将其具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知识产权的未来收益,出售给一个特设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SPV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进行重组,构建资产池,并进行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然后通过证券承销商以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简而言之,以知识产权的未来许可使用费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融资手段,为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已经成为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然而,这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却几乎为零,这不仅没有发挥出知识产权的融资价值,也不符合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为了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在法律法规上进行支持,本文从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问题的角度入手,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关键性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文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一般理论进行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证券化的产生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并对知识产权未来收益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特殊之处进行的分析,进而提出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现实意义和法律规制意义。其次,本文着重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这一部分,笔者先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运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其中涉及的到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梳理,引出了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三个关键问题:真实销售、破产隔离和证券发行。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美国等证券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的法律制度针对这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文将落脚点放到我国,先是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考察,针对上文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找出我国现行法上有哪些依据可以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完成,在哪些方面还有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在分析了缺陷的特征后,笔者提出了在现行法的基础上完善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在跨越产品研制的初级阶段,越来越多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已经由中国企业主导。近日,公路养护设备领域的—项重大技术突破获得肯定,
技术效率是在产出规模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所能达到的最小生产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政府技术效率是广义的政府绩效或效率的一个部分,它是
结构性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产品特征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它的特点在于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小部分资金投资于具有杠杆效应的高风险资产,既能保证本
依据JJG577-2012《膜式燃气表》检定规程,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方法,对膜式燃气表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
据保险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财险企业(2003-2007年)的数量、保费收入、保费增长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出现了一批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负增长现象,其原因与全球金融危机的
社会创业者如何通过合法性机制来获取应有的认同与资源,创业伙伴是链接其中的关键环节。从合法性评价视角看,当前学者很少关注个体层次的合法性判断。基于"情境-思维-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