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合”运动(以下简称“工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群众性的、自发的经济救亡运动,在组织民众、支前生产、赈济难民、争取外援诸方面,都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曾被称为“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业”。在中国抗战史和经济史中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工合”运动的系统考察,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其在抗日战争后期衰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拟研究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合作经济理论综述。分为合作经济理论综述和中国对合作经济的研究。前者综观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回顾了对合作、合作社、合作制与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后者主要总结了中国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状况。第四部分,“工合”运动的历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工合”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第五部分,“工合”运动衰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该部分结合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和国家理论、产权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合作经济组织产权界定是在权衡其收益和成本的博弈过程中完成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好的平衡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组织必须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其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