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主流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条件,就是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按照效用最大化等指标决定自己的决策方案。然而在现实中,国内外证券市场投资者决策行为却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和法制的不完善,其有限理性表现显得更为突出,主要有:处置效应、羊群行为、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针对这种行为偏差,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都做过大量的探索和论证。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有限理性的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投资者固有的认知偏差;二是来自投资品种选择、交易信息不对称以及政府政策过多影响等投资环境因素;三是来自投资者知识与结构方面的因素。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重新对投资组合理论进行修正:以行为金融关于“损失厌恶”和“私房钱效应”两个有限理性偏差为理论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投资者组合理论进行简化,构建了一个新的投资者行为模型。在模型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发现,现实中由于有限理性,投资者追求的是“心理满意度最佳”而非“投资收入最大”,难以满足理性假设条件下目标函数一致性的要求。因此,最大限度地纠正这种有限理性行为,以达到或靠近收入最大化目标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采取措施来纠正有限理性行为,从而尽量减少有限理性所带来的危害是必要的。纠正投资者有限理性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投资者素质、优化投资环境以及改善投资者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