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过热软化预处理的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对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IIII级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热软化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70例。将热软化组DLT置于温盐水(40℃)中浸泡,对照组置于室温(23℃)盐水中浸泡,两组均浸泡10 min。麻醉诱导后,经口明视下行DLT插管,记录:(1)与插管变量相关的指标:DLT型号、DLT的方向、尝试插管的次数、完成插管操作的时间、喉镜暴露分级(Cormack and Lehane Score)、插反的例数及插管持续时间;(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拔管后24 h(M1)、48 h(M2)和72 h(M3)各时间点咽喉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3)采用线性模拟自评量表(Linear analog self rating scale,LASA)主观评价患者拔管后24 h(M1)、48 h(M2)和72 h(M3)各时间点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4)采用praat软件测出患者术前24h(M0)、拔管后24 h(M1)、48 h(M2)和72 h(M3)各时间点噪音基频微扰值(Jitter)用于客观评价声音嘶哑的严重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BMI及吸烟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手术部位、DLT型号、DLT方向、尝试插管的次数、完成插管操作的时间、喉镜暴露分级、插反的例数及插管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A组在拔管后M1时间点咽喉痛发生率和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在拔管后M1M3各时间点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LASA评分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M0时间点两组患者Jitter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组患者在拔管后M1M3各时间点Jitter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软化预处理操作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该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但对患者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