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腐植酸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大,目前在花生生产上普遍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的情况,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腐植酸中的活性物质对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理化结构改善和肥效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于201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岱岳试验基地进行,以山花9号为供试材料,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种植模式下,设置了肥料减施以及三元复合肥分别与黄腐酸、腐植酸配施等11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以评价腐植酸肥料的肥效,探讨腐植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为探明花生生产合理的腐植酸肥施用量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植株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进行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有利于春花生侧枝的伸长、夏花生主茎节数的增加和花生干物质的积累。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对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2.通过对矿质养分积累的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能显著提高春花生地上部对N、P、K等矿质养分的吸收,且配施黄腐酸的提高效果优于腐植酸。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养分积累量(N、P、K)较750 kg/hm~2三元复合肥略有提高;而当肥料减施4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养分积累量(N、P、K)会大大降低。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3.通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能提高花生的产量,但增产效果不显著,具体为显著提高了花生的饱仁率和出仁率,但对饱果率的提高不显著,其中黄腐酸与三元复合肥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时的饱果率、饱仁率、出仁率、产量与只施用750 kg/hm~2三元复合肥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实现减肥不减产。4.通过对品质分析发现,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有利于提高肥料的肥效,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产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腐植酸和黄腐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使养分缓慢释放提高肥效,减量施肥30%,在花生的农艺性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饱仁率、出仁率、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不显著,可以实现减肥不减产的效果,且配施黄腐酸的减施效果优于配施腐植酸。
其他文献
高性能铜合金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良好的抗蚀、耐磨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海水淡化系统等方面。本课题研究的超高固溶的Cu-Sn合金,是作为生产超导材料Nb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加速我国银行与世界先进国家银行的接轨,就必须大力推进银行业务转型建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
分析了目前铁路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论述了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技术中心的基本构想.
以“历史国际社区”闻名的世遗地鼓浪屿,在近代百年发展中,见证了闽南本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的汇聚与交融,孕育出了千余栋平面形态多样的洋楼建筑。归国华侨与本土居民作为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使用中药熏洗方治疗跟痛症,评价与分析在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此为根据来证明中药熏洗方对跟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5
针对近几年来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超探设备在探伤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正>项目简介:2010上海市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世博会东北尽端的浦西E区,包括南北两个街坊,占地面积约15hm2,该项目中部和北部街区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项目。
青藏铁路ITCS信号系统合同签字仪式于200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签字仪式的有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胡东源、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书凯,以及铁道部相关
校园场景下的学生行为研究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特点,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化校园的大力推广,促使研究人员摒弃了传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