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P2P网贷、网络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虽然这些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为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带来了福音,但是随之而来的非法集资、恶性退出等问题致使互联网金融行业饱受质疑。同时,大量的公众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并由此引发了集中于该领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焦点有些不止集中于涉事企业,也扩展为针对地方政府的不满。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且在该类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聚焦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文章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即如何防范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以降低该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危机事件向群体性事件转化,来展开论述。首先,文章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现状和监管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于行业整体概况有比较客观和真实的认识。然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两个该领域的典型案例——泛亚事件和e租宝事件进行剖析,对于这两个事件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目前在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文章以英美为例,通过比较国外优秀的行业监管体系和纠纷化解措施,总结出可能有助于提升我国该类群体性事件防范的措施和做法。其次,文章在基于以往群体性事件研究成果以及比较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分析,对于改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思考。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是该领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这种高风险性是与监督缺失、行业自律不足以及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长尾特征密切相关的;而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向群体性事件转化的能力不足是该领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这是与目前存在的政企不良互动、政府回应性低、维权路径失效等问题息息相关的。另外,英国发挥行业自律优势的做法以及美国注重立法监管的做法,对于我国构建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的管理体系具有启示意义,而国外注重建立以维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也对于我国有效防范企业危机转化为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思路。因而,本文的观点认为,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群体性事件,可以从这两个路径入手:一方面,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性,提升公众理性投资水平,并发挥多元治理的优势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来降低出现危机的企业数量;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政府回应性建设经验和纠纷协调机制,建设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行业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