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本体角度和社会语用学角度对2001-2010年间的政法类新词做了定性的分析。本文所研究的政法词语是指从2001-2010年间新词语字典中有关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词语,包括一些分界不是十分明确的词和短语。政法类新词的外形特点主要表现为:音节上以双音节词和四音节词为主,其他音节所占比例较少,这与语言学构词法所遵循的经济原则是相符的。结构方式上偏正型仍占主要地位,远远多于其他结构类型,其次是动宾型;加缀式的词语中,类词缀在双音节词和三音节词里出现的较多,四个或四个音节以上的词里类词缀出现的较少。词缀方面,政法类新词中出现的类词缀越来越多,构词能力也很强,并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断得以推广,有许多类词缀都逐渐朝着词缀的方向发展。从缩略方式上来看,分段缩略的方法也远超其他缩略方式,其中,在四音节词语的缩略过程中,分段缩略的1234→13式又成为主要方式。新词的来源主要是外来词,港台词语,专业术语。外来词中的借缀现象非常普遍,如英语中的“门”“吧”,日语中的“族”,丰富了汉语的新词队伍。方言中的新词主要研究来源于港台区域的,由于内地和港台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港台地区的文化词对内地的词汇冲击比较大,但也是重要的构词方式之一。另外不可忽视的一个来源是“就地取材”,即直接把旧词新用,大部分取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术语,如有体育,生物,交通,建筑,食品,计算机,军事等。这种词语泛化现象主要利用了不同事物间的相似面。政法类新词除了从语言学本体角度研究,还从社会语用学和社会心理学多角度地研究,社会变迁,媒体传播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共同影响政法类新词地变化发展。本文对政法类新词的发展趋势作了大致地预测,双音节词依旧是构词方式的主流;各种类词缀随着高频的使用将进一步变成真正的词缀;泛化作用将继续创制出大量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