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性有机物和土壤胶体是影响污染物从土壤向水体迁移的两个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吸附试验、土柱淋滤试验、生物培养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和土壤胶体对除草剂草萘胺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研究发现草萘胺在黄棕壤等五种土壤上的吸附均能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97,p<0.05)。草萘胺在5种土壤上吸附量大小的顺序依次为:黄泥土>黑土>黄棕壤>红壤>潮土。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吸附影响较大,胡敏酸对草萘胺的吸附起决定作用而粘土矿物对其吸附作用并不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草萘胺在土壤上的吸附可能有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 土壤胶体对草萘胺有很强的吸附性,Kf值在946-2679之间;吸附强弱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Freundlich常数Kf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9**)。五种胶体对草萘胺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草甸黑土>黄泥土>潮土>黄棕壤>红壤。加入胶体能促进草萘胺在含水砂层中的迁移。与不加胶体的对照相比,红壤和黑土胶体可分别使草萘胺的迁出率提高9.82%和10.63%,但是吸附在胶体上迁移的草萘胺数量比较少,只占到迁移总量的1.15%(红壤)和1.68%(黑土),物理非平衡机制可能在迁移过程中起支配作用。 绿肥和污泥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均能明显降低草萘胺在黄棕壤和石灰性潮土上的吸附,促进草萘胺的迁移,在黄棕壤上效果更明显。在所研究的草萘胺和DOM浓度范围内,绿肥DOM(GM)都比污泥DOM(SS)作用显著。绿肥DOM和污泥DOM可分别使黄棕壤中草萘胺吸附量比对照处理(不加DOM)减少22.9%和11.3%,使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提高了73.42%和26.87%,而使潮土中草萘胺的吸附量减少了9.5%和6.5%,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增加了43.54%和28.29%。 从水溶性有机物(DOM)对草萘胺表观溶解度影响和DOM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两个方面对其影响草萘胺环境行为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DOM浓度范围内两种DOM均能提高草萘胺的溶解度,并且绿肥DOM的影响比污泥DOM的更显著。同种DOM在黄棕壤上的m和Kd值都大于在潮土上的值,两种DOM在黄棕壤上的分配系数(Kd)分别比在潮土中高出6.0%(绿肥)和8.3%(污泥)。污泥DOM比绿肥DOM更易被土壤吸附,其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分别比对应的绿肥DOM的高出14.4%(黄棕壤)和165.3%(潮土)。两种DOM在土壤-溶液两相间的分配减少了草萘胺在土壤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