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的“母机”,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特别是近年来在拓宽专业口径、新设专业方向和开辟辅修课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口径窄、人才培养规格不高、课程设置僵化、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新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专家访谈、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大阪教育大学保健体育专业(中学教师培养)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二者的异同并加以因素分析。通过研究总结出两校各自课程设置的特点:第一,中国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更新教育观念,基础教育通识化;整合课程内容,主干课程“领域”化;开设特色课程,必修课程“学科”化;增强适应能力,限选课程“模块”化;注重个性发展,任选课程“小型”化。第二,课程设置基础化,比较强调通才教育;课程设置选修化,即选修课比例较高;课程设置国际化、个性化;课程设置小型化;体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规范。最后,本研究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