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太平”理想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太平"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太平"不尽相同。"太平"一词早在先秦之时已经存在,虽然具体起源不甚明了,但是迄至经学兴盛的两汉时期,早期的"太平"观念逐渐发展为"太平"理想,而后又成为汉代重要的政治思潮,从而不断被用于两汉历史上的政治决策与国家权力运作。由于两汉"太平"理想与经学思想密切相关,因此本篇论文旨在探究"太平"理想与汉代经学的关系,及其在两汉历史中所起到的重要政治作用。本文第一章主要追溯先秦时期儒、道视野中的"太平"观念。"太平"观念在此时记载较少,属于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人们向往稳定治世的社会意识。道学有"太平,治之至"的记载,重在强调天道;儒学"太平"主要表现为"天下大同"的社会,突出重视人伦。本文第二章重在探讨汉代公羊学对"太平"理想作出了哪些思想建构。公羊学中的"太平"理想本源于"春秋之义",其中对"太平"盛世的建构大致包括:"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中隐含的"太平"追求,以"奉天而法古"为宗旨的"太平"政制,以及"西狩获麟"为代表的"太平"符瑞,由此塑造了一种天地,四时,人道,政教和合的"太平"理想。本文第三章是对西汉时期汉武帝始建"太平之道"的研究。"建太平之道"规范了"太平"礼制,使"太平"理想上升到国家意识高度,正式成为两汉时期的官方统治思想。"太平"思想在教化民众方面有突出作用,有助于稳固统治,对后世的"太平"之制影响深远。本文第四章是对西汉中后期"太平"思潮的研究。西汉中后期的"太平"思潮是武帝"建太平之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汉中后期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太平"理想的政治作用逐渐凸显,终于在王莽时期,实践"太平"政治理想的运动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本文第五章是对东汉"太平"理想的阐述。东汉时期的"太平"理想是西汉"太平"思潮的延续和发展,但是东汉对"太平"追求并不像西汉时期那样狂热,呈现出较为"务实"的特点。东汉中晚期,民间出现了具有神学性质的"太平"原始宗教,道教经典《太平经》的问世,集聚了自先秦以来所有的"太平"观念,总结了两汉以来丰富的"太平"思想内涵。总之,两汉"太平"理想出自公羊家所阐释的"春秋之义",在经学极盛的汉代由重要的官方政治理想逐渐演化为社会流行思潮。汉代"太平"理想中的革命性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强弱不一,所以"太平"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色。随着经学学术思想的衰落,"太平"理想逐渐走出汉代经学色彩,走向口语化与庸俗化。
其他文献
正值通关高峰期,等待出入境的货车、小轿车、国际客运班车排起了长队,绵延一公里多……8月24日,“一带一路”陆路口岸万里行采访团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县城出发,行
报纸
目的针对24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溶液的颜色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EDTA-2Na溶液(0.05mol/L)作溶剂,目测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溶液颜色,。结果目测法结果
岩锥炎(petrositis)又称为岩尖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中耳炎并发症。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岩锥炎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化,因而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困难。2014年4月收治1位急性
音乐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辅助治疗已被临床所接受,我院近几年来在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革。与此同时,支付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支付方式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以泥鳅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短肽,研究该肽的稳定性。在加热温度≤80℃条件下加热2h,泥鳅降血压肽(<2.5ku)的ACE抑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当2.0≤pH≤8.0时,泥
船山先生的佛学因缘始之于“辟佛”以“习佛”,终之于“习佛”以“传佛”。其“辟佛”的目的旨在扭转那种在明代已与“浮屠”之说相“窃附”的阳明之学返归于儒学正道——张
从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从人与自然在现实中的审美建构以及自然美在艺术中的审美表述这一层面,来考察自然美欣赏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感应、同构之使然;二是人
目的:探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对垂体瘤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探讨和展望垂体瘤微创外科技术发展前景。方法:收集分析20
本文设计了一种多模态智能PID调节器以满足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对气体压力的高精度控制要求.该调节器将PID控制方法和智能腔制技术相结合,对控制规律和参数进行实时修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