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黄河三角洲耐盐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盐微生物生活和培养的环境比较特殊,而普通微生物很难生存,在这种环境中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物代谢途径,从而可以产生独特的代谢产物。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土壤严重盐渍化,许多地方土壤含高盐度,同时受到海陆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一区域存在着能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化合物的耐盐微生物,值得深入研究。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来源耐盐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我们结合化学和活性集成筛选模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中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为:耐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耐盐真菌的筛选和和发酵条件优化;耐盐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和活性初步评价。从黄河三角洲泥土样品、西沙群岛海域海绵和珊瑚样品以及南海深海海水和海泥样品中分离纯化排重后得到耐盐菌株192株,包括121株真菌,56株放线菌和15株细菌。并通过化学和活性相结合的筛选方法,筛选到两株耐盐真菌OUCMDZ-2713和OUCMDZ-2702,菌株鉴定分别为支孢样支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支顶孢属(Acremonium sp.)真菌,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通过考察不同培养方式、培养基、酸碱度和盐度四个方面对这两株耐盐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确定大发酵条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减压和加压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两株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到22个单体化合物,结合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最终鉴定17个化合物结构(1-17)(结构见图1)。结构类型分别为2个内酰胺类(1、2),7个二酮哌嗪类(3-9),3个脂肪酸酯类(13-15),2个核苷类(10、11),1个邻二醇类(12),1个吡咯甲酰胺(16)以及一个甾醇化合物(17),其中内酰胺类化合物1、2以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采用纸片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评价,基本无抑菌作用。采用MTT法和CCK-8法对部分化合物的MCF-7、A549和K562细胞毒活性进行初步评价,均没有抑制作用。推测其活性部分化合物还未获得。综上,本文结合化学与活性集成筛选模式得到两株耐盐真菌,并对这两株耐盐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7个单体化合物,获得3个新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抑菌和细胞毒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这些结果表明耐盐真菌有很大到研究潜力,值得深入系统的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大提高了电力需求量,这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变电站也因此而发展起来,做好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
<正>当下,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和上级国土部
本报讯(通讯员姚明媚 段鸿儒)“多亏了检察院的建议,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慧眼国土’系统的升级版,争取实现执法队员定期巡查与视频监控全方位联动,避免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近日
报纸
在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土地矛盾越发加剧,国土资源局的土地信访数量居高不下,主要涉及土地征用、征地补偿、权属纠纷等方面。能否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