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CT、MRI特点及其对MIS-TLIF手术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退变性与峡部裂性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CT、MRI特征及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治疗两组腰椎滑脱症,从而探讨CT、MRI在两组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MIS-TLIF手术治疗两组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具有完整CT、MRI资料并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4例。84例患者中退变性腰椎滑脱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45~86岁,平均65岁)、峡部裂性腰椎滑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54岁)。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症状缓解情况、术后滑脱复位效果、术后3个月腰痛症状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滑脱部位比较:4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34例发生于L4,占70.8%;36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中26例发生于L5,占72.2%。腰椎滑脱程度比较:退变性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程度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两组腰椎滑脱症之间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及椎间盘病变比较都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4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MR全部表现为上弧线征,36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均呈下弧线征。行微创TLIF手术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两组滑脱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症状缓解情况及植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虽然X线术后滑脱复位效果退变性滑脱组优于真性滑脱组,但两组1年随访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CT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关节和椎间盘退变的程度要大。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因椎弓峡部断裂,所以椎体滑脱的程度比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严重。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滑脱MRI显示典型的“上弧线征”,峡部裂性腰椎滑脱MRI示“下弧线征”和“椎管增宽征”。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经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治疗后神经症状及坐立行走、提物、社会活动等生活质量均得到极大改善,其为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胶原水凝胶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成软骨的相关信号通路,并进一步研究胶原水凝胶在体内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相关信号通路,用以研究胶原水凝胶成软骨诱
目的: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男女有所差异,通过仔细观察解剖,认真分析临床资料,解剖女性腹股沟区,仔细解剖子宫圆韧带,了解其走形,找到子宫圆韧带与疝囊的之间的关系及处理方法,从
一位名人及其思想的存在有赖于读者的阅读与接收,不断赋予其思想和著作新的意义,使其及其著作能够为当下而存在。卢梭是在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几个被公认为具有重大的影响的思想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其可介导抗原转移,在体内激
投标技术文件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针对投标工作中技术文件的编制进行了论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从2011年到2015年,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大趋势下,
重金属污染因其具有的持久性、生物富集和毒性而倍受关注,一直是国际环境科学界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湘江沿岸工业“三废"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和
介绍在线电化学、电阻探针、电感探针以及pH值监测等多种在线腐蚀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情况,比较了常用技术的主要的性能特点。应当依据装置流程、腐蚀分布、
柴葛解肌汤出自明代医家陶节庵的《伤寒六书·杀车槌法》,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葛解肌汤方证特征包括: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可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医院内
《庄子》里有很多关于行家绝技的描述,其中行家高手们对自己驾驭整个技艺活动的感受难以用语言传达,是庄子关注的一个重点。波兰尼同样是通过技术操作,揭示出了人类认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