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与朝鲜的封贡关系由来已久,据此,朝鲜国王继位应当由明廷册封才具有正统性,同样朝鲜国王薨逝或被废黜也应当告知明廷。万历三十七年(1609),朝鲜光海君由明廷册封为朝鲜国王。光海君继位前由于庶次子身份导致明廷始终没有承认其世子地位,由此导致国内党争不断,政局动荡。继位后,为了巩固王位,光海君在大北派的支持下,杀害宣祖长子临海君、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幽禁仁穆大妃,长期耗费民力营建宫殿,遭到西人、南人等党派的反对。此外,在明朝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光海君对于明朝的征兵要求拖延应付,并且在暗地里交邻后金,这些行为有悖于传统的封贡关系,给反对者制造了政变的借口。天启三年(1623年),朝鲜绫阳君李倧在西人及部分南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释放了大妃。大妃下教书历数光海君弑兄杀弟、幽禁大妃、背弃明朝“再造之恩”等一系列罪行,将其废黜,李倧继位,即仁祖。仁祖继位后,处决了大北派主要成员,将大北派势力逐出朝廷,重用讲究“名分”、主张联合明朝共同抗击后金的西人党,实行不同于“两端外交”的“亲明斥金”政策。为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巩固统治,仁祖遣使明朝说明情况,同时向明廷请求封典。在向明廷请封期间,为了消除光海君“两端外交”给两国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巩固朝鲜与明朝传统的封贡关系,仁祖向驻扎朝鲜椴岛的明将毛文龙进行援助,使毛文龙对后金的军事进攻发挥一定的牵制作用。得到明廷的承认后,仁祖再次遣使以期尽快获得明廷的诰命与勑书,最终于天启五年(朝鲜仁祖三年,1625年)获得明廷的正式册封。对于仁祖的封典明廷进行了长期的考虑,部分官员认为“仁祖反正”为篡逆事件,应当对其讨伐。但是考虑明朝面临的形势及后金政权自建立开始对明朝构成的军事威胁,尤其在天启年间,后金对于明朝的军事进攻日益激烈,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重镇沈阳、辽阳、广宁等地陆续被后金占领,明朝不得不重视朝鲜对于明朝的“藩篱”作用,并且将朝鲜纳入辽东军事布局之中。因此,明廷出于自身的军事需要以及对传统的封贡体制的维持,最终同意了仁祖的封典请求。“仁祖反正”是西人党在党争中战胜大北派获胜的结果,朝鲜党争反映在各党派不同的政见上。仁祖实行的“亲明斥金”的外交政策与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并无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只是仁祖基于本国实力弱小,将本国的安全更多地寄希望于明朝,希望通过明朝战胜后金,继续在明朝的保护下维持两国的封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