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的巨大破坏力,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界开始不断反思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要求对其严格监管,限制过度膨胀。我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深化发展,对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正是由于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中央银行监管范围之外,规模日益壮大,严重地干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弱化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执行效果。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在详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理论以后,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成因、特点,并对我国影子银行产品进行分类介绍。接着,在理论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别从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汇率渠道,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最后,构建VAR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确定滞后阶数、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确实削弱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效果,进而对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