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讲,传统“理论优位”的知识论,把工程知识理解为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工程知识的范围只限于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设计和建造出人工物。其中并不包含人工系统运行和退役的知识,人工物一旦建造完成投入运行,就不存在什么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问题了,因此,按照这种传统的观点,工程运行或退役的知识并不包含在工程知识之内,工程运行或退役只是生产、管理、经济、生态的问题,不需要对其开展工程知识论研究。本文认为人工物的运行和退役活动离不开情景环境、使用者、工程共同体以及人工物本身,同时,决定人工物运行和退役的条件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工物运行和退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特别是不同的方案可能会具有不同的优势或缺陷。因此要依据和运用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原则和方法,最终得出关于工程人工物运行与退役的知识论。对于人工物而言,都必须以造福社会和人类为根本目的,因此,在工程人工物的运行和退役过程中必须对社会公众和自然环境的协调高度负责。工程人工物为人类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同时又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个人工物被创造出来时,除了具有通过最初的设计预想所具有的功能外,往往还附带着其它隐性功能。在人工物的隐性功能逐渐显现并对环境,社会,经济等产生负面影响时,就是人工物运行的“负功能”的体现。工程人工物产生“负功能”的可能性与其风险存在正相关性,即一个工程人工物的“负功能”越高,那么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就越大。在人工物运行和退役阶段,为了满足利益主体的价值偏好,必须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政治价值、生态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全面平衡工程人工物的“正负功能”,让工程人工物在运行和退役活动中的整体价值和效益最大化。工程运行知识与工程退役知识除了有预先设计好、编制好的知识,还可能会在工程运行或工程退役的实际情景中随机产生某些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并由此引发相应的技术研究或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可以通过新的知识生成改进人工物,或更妥善处理退役人工物,由此可见,工程运行和工程退役不仅涉及工程知识的运用,而且会带来新工程知识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