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旋毛虫种株的研究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目前,根据形态学、生物学、动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已将旋毛虫分为 8 个种和 3 个未确定分类地位的基因型,即,Trichinella spiralis (T1),Trichinella nativa (T2),Trichinella britovi (T3),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T4).Trichinella murrelli (T5),Trichinella nelsoni (T7),Trichinella papuae (T10),Trichinella zimbabwensis(T11);以及T6,T8和T9。迄今为止,我国仅发现T. spiralis和T. nativa。在中国,关于野生动物宿主旋毛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相对较少。本课题对云南大理旋毛虫分离株进行研究,以确定云南大理不同地域、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种或基因型,进一步探讨宿主种类、地理分布对旋毛虫种株的影响;初步阐明鼠与人体旋毛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为旋毛虫病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诊断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分离收集实验室保种的河南猪株[ISS534,ISS 编号是已鉴定的旋毛虫隔离株在国际旋毛虫保种中心 (International Trichinella Reference Centre,ITRC) 的注册编号]和大理猪株(ISS535),以及自然感染的家栖褐家鼠、野栖齐氏姬鼠、野栖中缅树鼩体内的旋毛虫肌肉幼虫;测量幼虫的全长(Total length)和中部(虫体1/2处)宽度(Width athe midbody);粗提单条旋毛虫肌肉幼虫DNA;提取及纯化旋毛虫肌肉幼虫基因组DNA;以旋毛虫国际标准株(ISS534-河南猪株、ISS535-大理猪株)为对照,采用多重PCR技术分别对粗提单条旋毛虫肌肉幼虫DNA和旋毛虫肌肉幼虫基因组DNA进行分析。 结论: (1)5株旋毛虫肌肉幼虫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 (2)5株旋毛虫绎多重PCR技术鉴定为T.spiralis。 (3)本研究中因小兽宿主旋毛虫自然感染率低,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分离株数量有限,仅能说明云南大理存在T.spiralis。而T.spiralis是不是云南大理旋毛虫病的优势种,以及在云南大理是否还存在其它旋毛虫种和基因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本研究分离收集到的云南大理家栖褐家鼠、野栖齐氏姬鼠和野栖中缅树鼩旋毛虫分离株肌肉幼虫数量较少,采用多重PCR分别对粗提单条旋毛虫肌肉幼虫DNA和旋毛虫肌肉幼虫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说明多重PCR可作为旋毛虫分类学研究中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当代土木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控制来实现,重要的是施工部门要认识到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控制.本文从实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工作压力等问题,人们的心理疾病的出现率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职场工作者,他们在快速发
目的:探讨狗胆对四氯化碳(Ce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50%CCl4 1ml/kg2次/周,腹腔内注射,共12周,治疗组同时用狗胆和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