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认同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情感体验,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认同是他们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与环境的前提,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过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定性访谈资料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社会认同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描述性的分析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认同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处于社会认同困境之中,即:对城市生活方式、环境及群体的积极认同的同时却受到来自家庭客观条件、城市拒斥等现实条件限制的困境;处于理想认同与消极认同的矛盾困境中。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文献回顾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介绍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认同过程及存在问题与困境,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为从流动儿童所处内外具体社会情境分析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为试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全文总结。 本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选择社会认同这一独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以“个体中的群体”的心理化的群体研究角度进行分析,以别于以往的“群体中的个体”的传统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二是把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过程置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来进行分析,说明社会认同心理这一社会建构性心理事实。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的网络购物市场呈现快速扩张之势。一般说来,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网络商店的竞争比传统商店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获利空间更加微薄。如何
笔者通过对已有人情研究的文献梳理,并结合自己研究兴趣,确定本研究的方向,研究主线基于农村社会转型现状,男性大量外出务工,妇女成为留守主体的情况下,农村人情往来主要由妇女支撑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大遗址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利用问题逐渐引起国民重视。随着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所伴生的城乡建设及各种经
在“十二五”时期,影响我国发展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配套以政治体制的改革。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对妥善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先导作用,党内基
虽然齐王岛与陆地隔绝,但是随着海岛开发与建设的不断深入,岛上的各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迁中既借鉴了岛外社会的优点,同时又在变迁中创造性的凸显出一些自身的特点。特别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城市工业化和我国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同时它所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农民工问题,现在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