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的中国形象传播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info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家形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讨论媒体对本国形象的塑造方式,并选择了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环球时报》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媒介对本国的形象传播。 本文将对国家形象的界定以及国家形象与媒介的关系进行概述,其中将着重探讨中国形象的定位问题和媒介塑造的目标。其次,通过对《环球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的研究,来分析《环球时报》的中国形象塑造与维护。最后,本文以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环球时报》的《关注中国》版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环球时报》通过编译、转载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而塑造他形象。 本文认为,媒体在建立、维护本国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要特色的媒体,一方面他担任着政府传声筒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用来进行国民教育、维护国家形象的工具。从整体来看,《环球时报》对中国形象的传播是完整的、立体,通过对中国形象的“自塑”和“他塑”,《环球时报》为其他报纸提供了一个典范。
其他文献
期刊
历史上徽州人民创造出的繁荣且有影响力的徽州文化,随着徽州的历代商人与士人向外界传播,也随着他们的没落而逐渐淡去,留给后人诸多遗存。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地产再次繁荣起来,2017年四部委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注重提升其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文化元素在商业项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对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值得我们思考。对于徽州旅游地产项目而言,显著的地域性使其广告中常运用大量徽州文
期刊
期刊
当前,中国的传媒正在急剧的变革当中,而这种变革是与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赋予了媒介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新型的受众和新型的媒介文化。可以说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后奥运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体育价值观在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特点进行适时回顾,对媒介与体育价值观构建的关系进行解读,探讨媒介在其中扮演了何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