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4年7月间入院的61例(男32例,女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9例(男31例,女28例)为对照组。1、实验组患者发病后2天、5天、10天取血检测NSE、D-D及Hcy3项指标,并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根据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脑MRI成像后测量的脑缺血损伤组织体积量值分为小(5-10cm3)、中(10-25cm3)和大(大于25cm3)三个组,分别在患者发病第2天检测血液中NSE、D-D、Hcy水平,采用统计学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测不同脑损伤体积量与血液中NSE、D-D、Hcy水平相关关系。3、实验组患者在2d、5d、10d血液中NSE、D-D、Hcy指标与相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检查并填写NIHSS评分值和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评分并填写MRS评分采用相关关系分析。 结果:1、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天、5天、10天的血液学NSE、D-D及Hcy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2天血清中NSE水平升高,5天达高峰,10天下降;全血中D-D值的各时间点的变化与NSE有一致的规律。血浆中Hcy水平在2天,5天、10天无明显波动(P>0.05)。2、三组小、中、大体积量脑组织梗死的实验组患者,在第2天,检测NSE、D-D和Hcy水平,结果显示:各组NSE、D-D水平随着梗死面积增大而逐渐增加(P<0.05);而Hcy水平未见随梗死灶体积增大而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2d、5d、10d的NSE、D-D指标与相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检查的NIHSS评分值和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的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Hcy与NIHSS和MRS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血液学指标中NSE和D-D水平与脑卒中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而Hcy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大小、NIHSS和MRS均无相关关系,故在临床实践中,Hcy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仅为辅助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