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引起的盆底组织薄弱或结构缺损而导致的盆腔器官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和盆底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及慢性盆腔痛等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异常状况。2002年美国妇女健康研究调查发现,50~79岁的妇女中约4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我国患病率高达25%以上,严重的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中、重度POP以手术治疗为主,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个体化治疗,以往的手术方式包括阴式子宫切除术、双侧主骶韧带对合结扎术及阴道壁修补术等传统手术,其主要缺点是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还不能满足不同人群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各种手术方式的探讨,2004年由Berrocal等首次报道了应用Gynecare Prolift System进行多个部位盆底缺陷的修补术,近年来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比较应用网片的新式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研究组35例POP患者行新式盆底重建术即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手术即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目的比较新式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间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5例,年龄42~80岁,按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 Sociely, ICS)制定的POP-Q分度测量法作为诊断标准,均为Ⅲ~Ⅳ度子宫和(或)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未合并妇科肿瘤疾病及严重内外科疾病。将35例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9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4例;30例行传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3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均为经产妇和阴道分娩。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OP-Q评分进行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定,盆腔彩超了解盆腔情况,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排尿情况,术前给予是否能耐受手术的辅助检查和评估。术前7d给予雌三醇软膏局部涂抹术前1天口服缓泻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年龄小于60岁者清洁灌肠。研究组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伴SUI者加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对照组行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合并SUI者加行经阴道尿道膀胱颈筋膜褥式缝合术,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均数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对比,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围手术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尿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是(68.48±15.65)min、(127.60±30.21)ml、(37.25±23.40)ml、(6.11±1.62)d;对照组分别是(93.83±15.12)min、(150.40±35.81)ml、(52.33±36.30)ml、(7.23±1.43)d,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各指示点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12月,根据POP-Q评分法测定,术后研究组平均阴道总长度(TVL):(9.75±1.52)cm,平均C点测量值:(-5.37±1.35)cm;对照组平均阴道总长度(TVL):(6.40±1.61)cm,平均C点测量值:(-6.40±1.6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POP-Q分度指示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治愈率及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12个月,随访率均是100%。研究组:35例患者阴道各指示点均在正常位置,客观治愈率100%;1例(2.8%)患者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其术前尿动力检查符合压力尿失禁动力学表现,因自身原因拒绝手术治疗,以致术后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表现出来;2例(5.7%,2/35)阴道后壁网片暴露,经修剪暴露网片,配合局部使用雌激素后愈合。对照组:30例患者有3例(10%,3/30)术后复发,阴道前壁脱垂II度1例,阴道后壁脱垂II度1例,阴道穹隆脱垂II度1例,客观治愈率为90%。结论利用网片的新式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能有效的通过解剖的恢复达到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