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废水处理工艺过程优化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化液广泛的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及机械加工行业,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腐败变质,产生乳化液废水。乳化液废水含有很高的COD,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本实验采用混凝破乳及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乳化液废水,在过程中酸溶混凝絮渣作为混凝剂循环使用,且采用生物调节剂的方式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最终使乳化液废水达标排放。实验用乳化液废水COD浓度在8.46×104mg/L左右,呈乳黄色,乳化状态稳定。采用烧杯实验筛选三种不同的混凝剂及三种不同的助凝剂择优处理乳化液,在室温下使用混凝剂硫酸铝用量3.75 g/L、助凝剂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0.08 g/L,最佳反应pH为6.5时,乳化液废水COD除率可达到90%、SS去除率可达到85%。采用硫酸酸溶的方式可减少甚至消除混凝产生的絮渣,使混合液中混凝剂得到回收,硫酸使用量30 mL/L,直接的经济收益达到2500元/t,在实际工程中可行。回收后的混凝剂仍然有循环使用的价值,可循环处理乳化液,循环次数约为3次左右。混凝后的乳化液废水,在室温下采用自行研制的直流式固定床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处理,选用聚氨酯填料,在生物膜培养及驯化成功的前提下,进行间歇运行连续曝气。通过考察水中COD、氨氮去除情况,确定最佳停留时间9天、最佳溶解氧含量5 mg/L、最佳填料占比50%、悬浮污泥浓度550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98%、氨氮去除率可达93%。针对混凝出水可生化性较差,选用3种自行研制的生物调节剂提高可生化性,实验表明生物调节剂3(主要成分醇类)配合混凝出水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其最佳投加量5%时,废水B/C(可生化性)从0.124提升到0.350,达到相同去除COD反应停留时间减少至5天。实验表明该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承受较大进水COD及氨氮冲击作用,且在受到COD冲击作用时1~2周系统可恢复运行,而氨氮的冲击则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最终出水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控制项目限值》(GB/T31962-2015)C级标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政府网站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网站监测与用户行为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网站运维管理的新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检察机关的信息化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国家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影响,我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正面临着从检察业务信
大学综合英语义称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通过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的共混,制备出了环氧树脂改性丁腈橡胶硫化胶;考察了环氧树脂种类、用量以及反应性丁腈橡胶作增容剂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环氧树脂E12可
在世界范围内,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是人类社会将目光从“生、优生”投向“死、优死”的产物。虽然安乐死被西方少数国家和地区予以承认,但在其理念传入我国后,也引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电磁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原本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变得更加拥挤,给频谱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带来了新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60年代以来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工作设计的四个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工作特征理论、跨学科理论,并运用
<正>"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获得者,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多次获得者,工学博士,科尼起重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东北亚区公共关系总监……相对于这
目的探讨老年人肥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150例老年人分为MoCA异常组(A组,94例)和MoCA正常组(B组,56例);以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
目的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患者异常行为的发生率,以及利培酮剂量滴定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客观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生现状及利培酮滴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