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化液广泛的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及机械加工行业,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腐败变质,产生乳化液废水。乳化液废水含有很高的COD,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本实验采用混凝破乳及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乳化液废水,在过程中酸溶混凝絮渣作为混凝剂循环使用,且采用生物调节剂的方式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最终使乳化液废水达标排放。实验用乳化液废水COD浓度在8.46×104mg/L左右,呈乳黄色,乳化状态稳定。采用烧杯实验筛选三种不同的混凝剂及三种不同的助凝剂择优处理乳化液,在室温下使用混凝剂硫酸铝用量3.75 g/L、助凝剂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0.08 g/L,最佳反应pH为6.5时,乳化液废水COD除率可达到90%、SS去除率可达到85%。采用硫酸酸溶的方式可减少甚至消除混凝产生的絮渣,使混合液中混凝剂得到回收,硫酸使用量30 mL/L,直接的经济收益达到2500元/t,在实际工程中可行。回收后的混凝剂仍然有循环使用的价值,可循环处理乳化液,循环次数约为3次左右。混凝后的乳化液废水,在室温下采用自行研制的直流式固定床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处理,选用聚氨酯填料,在生物膜培养及驯化成功的前提下,进行间歇运行连续曝气。通过考察水中COD、氨氮去除情况,确定最佳停留时间9天、最佳溶解氧含量5 mg/L、最佳填料占比50%、悬浮污泥浓度550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98%、氨氮去除率可达93%。针对混凝出水可生化性较差,选用3种自行研制的生物调节剂提高可生化性,实验表明生物调节剂3(主要成分醇类)配合混凝出水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其最佳投加量5%时,废水B/C(可生化性)从0.124提升到0.350,达到相同去除COD反应停留时间减少至5天。实验表明该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承受较大进水COD及氨氮冲击作用,且在受到COD冲击作用时1~2周系统可恢复运行,而氨氮的冲击则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最终出水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控制项目限值》(GB/T31962-2015)C级标准。